2月9日,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瓊中大禮堂隆重開幕。來自全縣各行各業的人大代表,帶著全縣人民的重托和期盼出席盛會,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
大會應出席代表175人,實到代表154人,符合法定人數。
本次會議執行主席徐斌、蔣莉萍、陳朝芳、吳鐘良、李世榮、王川芳、鄧運周、姚傳清在主席臺前排就座。鄧運周主持會議。
上午8時30分,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幕,全體人員起立,奏唱國歌。
根據會議議程,蔣莉萍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是瓊中推進“一縣三城五地”建設、打造海南自貿港“綠色高地”提速換擋的一年。報告從推進項目建設、培育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抓好“雙統籌”工作、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抓好政府自身建設等多方面回顧了2022年政府工作,并指出202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
2022年,瓊中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9.3億元,同比增長2.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億元,同口徑增長6.8%;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6005元、17068元,增速排名分別為全省第八和全省第四。
2022年,瓊中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創新“常任組長+輪值組長”等工作機制,推動64宗省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7.2億元,參與自貿港建設集中開工項目2批次18宗,年度完成投資4.3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家,獲評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三年行動年度考核優秀縣;全國首創“信用分級+清單動態管理”“事中事后監管核查+失信約束及修復”機制,推動82項審批服務事項實現免審;“一站辦好”改革經驗入選全省第一批優化營商環境示范案例,“信用+”審批服務新模式入選海南自由貿易港第十五批制度(集成)創新案例;全省首創“縣屬國企平臺公司+社會企業+村級公司”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創建100家村級公司,形成了“水央村”“塹對村”等以公有制帶動共同富裕的樣板案例;依托數字鄉村平臺,率先實施“1+10+100+N”鄉村治理模式;全省率先創建“政府單位+人力資源公司+村級公司+農村勞動力”的勞務就業品牌。城鎮新增就業732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403人。建立就業驛站5家,幫助2814人次勞動者實現“家門口”就業。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左右和9.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一流水平。
2023年,瓊中將從項目牽引、產業轉型、創新驅動、品質提升、鄉村振興、生態保護、風險防范、民生改善、宗旨意識九個方面聚力,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海南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新征程上書寫瓊中精彩篇章。
受縣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委托,陳朝芳向大會作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縣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講政治、強定力,始終確保人大工作的正確方向;堅持顧全局、謀長遠,促進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堅持立法為民,筑牢根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持服務優先,主動作為,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堅持優化隊伍建設,提質增效,提升人大工作能力和水平,開創了人大工作的新局面。
報告強調,2023年縣人大常委會將著力從把牢新時代人大工作正確政治方向,高質量筑牢人大立法工作基石,多維度強化人大監督工作實效,持之以恒抓好人大代表工作,毫不放松加強人大機關自身建設5個方面抓好工作,為加快建設“一縣三城五地”獻策獻智。
縣人民法院院長王之、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傅劍平分別作縣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縣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川芳作《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自治條例(修正草案)》的說明。
大會書面審查了關于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以及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大會還書面審議了關于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代表議案和建議、批評及意見辦理情況的報告。